在东汉的历史长河中昊天优配,有这样一位名将,他半生戎马,为汉室江山立下赫赫战功,一句 “马革裹尸” 更是成为千古传颂的豪言壮语。然而,这位传奇英雄最终却在征战途中含冤而死,凄凉离世后竟无人敢来送终。他,就是东汉开国功臣马援。这段充满悲壮与无奈的故事,还要从马援跌宕起伏的人生说起。
早年磨砺,初露锋芒马援出生于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东北 )的一个官宦世家,其先祖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,因赵奢被封为马服君,后世子孙便以马为姓。马援年少时就胸怀大志,兄长马况看出他有非凡的才能,鼓励他说:“汝大才,当晚成。”(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)不幸的是,马援十二岁时父亲去世,这让他的成长之路充满艰辛。
起初,马援打算去边疆放牧,在前往北地的途中,他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,还常与当地的豪杰之士交往。《东观汉记》记载,他 “善晓兵策,习边事”,在边疆的生活让他对军事和边疆事务有了深刻的了解。一次,他看到当地百姓生活困苦,便将自己放牧所得的牛羊等财物分给了他们,展现出非凡的慷慨和仁爱之心,这一举动也让他在当地声名远扬。
展开剩余80%新朝末年,天下大乱,马援被王莽任命为新城大尹(汉中太守 )。在任期间,他积极治理地方,安抚百姓,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。然而,随着王莽政权的覆灭,马援陷入了迷茫。他先是投靠了占据陇西的隗嚣,隗嚣对他十分敬重,“敬重焉,以为绥德将军,与决筹策”(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),经常与他商议军政大事。马援也为隗嚣出谋划策,帮助他稳定了陇西局势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马援敏锐地察觉到隗嚣难成大事,而刘秀展现出的雄才大略让他心生向往。于是昊天优配,马援决定转投刘秀,开启了他人生新的篇章。
投靠刘秀,屡立战功公元 28 年,马援来到洛阳,见到了刘秀。刘秀对他十分赏识,马援也认定刘秀是值得追随的明主。从此,马援便一心为刘秀效力,开启了他南征北战、屡立战功的辉煌生涯。
在平定陇西的过程中,马援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。当时,隗嚣的部将高峻占据高平第一城,刘秀派诸将前去攻打,久攻不下。马援主动请缨,他对陇西的地形和敌情了如指掌,向刘秀详细分析了局势,并采用 “堆米为山” 的方式,制作出地形沙盘,清晰地展示了敌军的部署和山川地势,这在古代军事史上是一项创举。刘秀根据他的建议,制定了正确的作战策略,最终成功平定陇西 。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记载,刘秀感叹道:“虏在吾目中矣。”
此后,马援又多次出征,为东汉王朝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。建武十六年(公元 40 年),交趾(今越南北部 )女子征侧、征贰姐妹起兵叛乱,攻占六十余城,自立为王。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,率领两万多名将士前往平叛。马援率军沿海开进昊天优配,随山开路,长驱直入千余里。在战斗中,马援身先士卒,与叛军展开激烈拼杀。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作战,终于斩杀征侧、征贰姐妹,平定交趾。为了巩固统治,马援在当地设置郡县,推行汉朝的制度和文化,还在当地立铜柱,作为汉朝南疆边界的标志,“铜柱折,交趾灭” 的传说也流传至今。
老当益壮,马革裹尸建武二十四年(公元 48 年),南方武陵五溪蛮暴动,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,全军覆没。此时,马援虽已六十二岁高龄,但他依然主动请战。刘秀考虑到他年事已高,起初没有答应。马援却坚定地说:“臣尚能披甲上马。”(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)刘秀让他试试,马援披甲持兵,飞身上马,威风凛凛,刘秀不禁赞叹:“矍铄哉是翁也!”(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)于是任命他为帅,率领四万大军远征武陵。
出征前,亲友们前来送别,马援感慨地说:“方今匈奴、乌桓尚扰北边,欲自请击之。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耳,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!”(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)“马革裹尸” 这一豪言壮语,正是他一生壮志豪情的真实写照。
然而,此次出征却充满了艰难险阻。五溪地区山高林密,气候炎热潮湿,瘴气弥漫。马援的军队在行军途中遭遇了重重困难,许多士兵因中暑和染上瘴气而死亡。但马援毫不退缩,坚持率军前进。在一次战斗中,他发现了敌军的一处险要据点,决定从壶头山进军,扼住敌军咽喉。但敌军凭借有利地形死守,马援的军队一时难以突破。天气酷热难耐,马援也不幸染上重病。他躺在营帐中,每当听到敌军的鼓声,还会挣扎着起来观察敌情,将士们无不为之感动落泪。
遭人构陷,含冤而死就在马援在前线浴血奋战时,后方却有人对他心怀不满,暗中构陷。马援曾在交趾时,见当地生长的薏苡果实硕大,认为可以用来引种,便在班师回朝时,装了满满一车带回。当时人们以为这是南方出产的珍贵物品,权贵们都十分眼热。但马援当时地位较高,众人不敢多言。等到马援死后,有人上书诬陷,说他以前从南方载回来的,都是明珠彩犀一类珍宝 。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记载,“前到交趾,土多薏苡实,援欲以为种,军还,载之一车。时人以为南土珍怪,权贵皆望之。援时方有宠,故莫以闻。及卒后,有上书谮之者,以为前所载还,皆明珠文犀” 。
刘秀信以为真,勃然大怒。此时,马援的政敌梁松也趁机落井下石,不断在刘秀面前诋毁马援。梁松的父亲梁统与马援关系不和,梁松对马援一直怀恨在心。他列举了马援的种种 “罪状”,添油加醋地向刘秀汇报。刘秀一气之下,收回了马援的新息侯印绶 。
马援在军中得知这些消息后,悲愤交加,病情更加严重。最终,一代名将马援在军中含冤去世,享年六十四岁 。他死后,家人因为害怕受到牵连,不敢将他安葬在祖坟之地,只是草草将他埋葬在城西。而且,由于刘秀的震怒,许多昔日的同僚和朋友都不敢前来吊唁送终,马援的葬礼十分冷清,一代功臣落得如此下场,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。
沉冤昭雪,名垂青史马援死后,他的家人多次上书申诉冤情,但刘秀一直没有改变态度。直到刘秀去世,汉明帝刘庄即位,马援的女儿被立为皇后。在皇后的努力下,马援的冤情才逐渐被世人所知。汉明帝重新审视了马援的功绩,为他平反昭雪,追谥为 “忠成” 。
马援一生忠君爱国,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不朽功勋。他的 “马革裹尸” 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,成为了中华民族英勇无畏、为国献身的象征。他的军事才能、政治智慧以及高尚品德昊天优配,都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。虽然他生前遭受冤屈,但历史最终还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,他的英名也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,为后世所传颂 。
发布于:山东省鑫东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